昆明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较近总收到私信:“现在开始准备2025年的造价师考试,会不会太早?”“我零基础,现在学来得及吗?”“在职党每天只有2小时,该从什么时候开始?”
昆明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其实问这些问题的人,心里都藏着同一个焦虑:怕准备晚了考不过,又怕准备早了后期乏力。作为带过300+考生的“过来人”,我想说:造价师备考的核心不是“什么时候开始”,而是“怎么开始”和“能不能坚持”。但如果非要给个参考,我的建议是:零基础/在职党现在就启动,有基础/全职备考可以从考前6-8个月开始。别不信,看完这篇你就知道——有些坑,早点避开比临时抱佛脚有用10倍。
二、先搞清楚:造价师备考,到底难在哪里?
为什么要提前准备?因为这考试真不是“突击一个月就能过”的类型。我见过太多考生5月报名后才开始翻书,结果实务教材看了3遍还不知道“清单计价规范”和“定额计价”的区别,较后只能来年再战。想知道自己需要多少时间,先得明白这考试的“三座大山”:
1. 内容多到“劝退”:四科教材摞起来比砖头厚
造价师考四科:《造价管理》《工程计价》《技术与计量》(分土建/安装/水利/交通4个专业)《案例分析》。单是《技术与计量(土建)》就有500多页,从“工程地质”到“施工技术”,从“建筑材料”到“工程计量”,全是需要精准记忆的考点。更别说《案例分析》,一道题就能考到“招投标+合同+索赔+结算”,相当于把前三科的知识点揉碎了让你现场“搭积木”。
2. 实务“卡经过率”:每年都有50%的人栽在这科
身边有个朋友,前三科快速过,结果《案例分析》考了3年才勉强及格。后来才发现,他总觉得“案例就是套公式”,结果考试时连“清单项目特征描述”都写不全,更别说“动态结算”里的调价系数计算。这科每年经过率基本在15%-20%,是真正的“拦路虎”,必须花时间反复练真题、总结答题模板。
3. 在职备考“时间碎片化”:你以为的2小时,其实只有40分钟
很多人说“我每天下班学2小时”,但实际呢?通勤1小时,吃饭1小时,孩子/家务占1小时,等坐到书桌前可能已经9点,学半小时就想刷手机,真正有效学习时间可能只有40分钟。如果从考前3个月开始,每天40分钟,满打满算也就3600分钟(60小时),想啃下四科?基本不可能。
三、不同基础的考生,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?
别再问“现在学早不早”,先看看你属于哪类考生——
1. 零基础/跨专业考生:现在!立刻!马上开始!
如果你是“造价小白”,连“工程造价”和“工程预算”的区别都搞不清,或者专业是“汉语言文学”“市场营销”,想转行做造价,那我的建议是:从现在开始,用10-12个月备考。
为什么这么久?因为你需要先补“基础知识”。比如《技术与计量》里的“混凝土强度等级”“钢筋分类”,《工程计价》里的“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”,这些对科班生来说是常识,对你来说可能是全新领域。我带过一个零基础宝妈,2023年3月开始准备,每天早上5点起学2小时,晚上孩子睡后学1小时,先花3个月把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的基础课过了2遍,再跟着学其他科目,2024年快速全科经过。她说:“一开始觉得难到想放弃,但坚持3个月后突然‘开窍’了,原来前面的‘慢’都是为了后面的‘快’。”
2. 有基础/造价从业者:考前6-8个月启动,重点突破实务
如果你本身就是造价员、预算员,或者土木工程、工程管理专业毕业,前三科的基础知识点(比如造价管理的“资金时间价值”、工程计价的“设备购置费计算”)可能已经掌握,那可以从考前6-8个月开始。但注意:千万别轻视《案例分析》。
我认识一个在施工单位做了5年预算的同事,2023年5月才开始备考,觉得“前三科随便看看就行”,结果《造价管理》考了62分(合格线60分),《工程计价》58分(差2分),《案例分析》更是只有55分。后来复盘才发现,他平时工作中用的是“经验估算”,但考试考的是“规范条文”和“精准计算”,比如“暂列金额”和“暂估价”的区别,他一直没搞清楚,考试时直接答错。所以有基础的考生,前期可以把重心放在《案例分析》上,从现在开始每周练2道真题,总结答题步骤,比后期突击更有效。
3. 二战/多战考生:先复盘失败原因,再定备考时间
如果你去年差几分没过,别着急“从头再来”,先花1周时间复盘:到底是哪科拖了后腿?是知识点没掌握,还是答题时间不够?
比如去年《案例分析》考了58分(合格线60分),可能不是你不会,而是“答题不规范”——比如计算题没写公式,或者单位写错(把“万元”写成“元”)。这种情况,今年可以从考前4-5个月开始,重点练真题、背答题模板,针对性突破。但如果去年四科都在50分以下,那建议按“零基础”标准准备,从现在开始打基础。
四、分阶段备考计划:从“小白”到“持证”的全流程拆解
光知道“什么时候开始”还不够,得有具体的“行动方案”。我把备考分成3个阶段,每个阶段的任务、时间分配、避坑点都给你列好了,直接照着做就行——
头等阶段:基础期(现在-考前6个月):“慢就是快,别追求速度”
核心任务:通读教材+听基础课+做章节题,把每个知识点“啃透”。
时间分配:每天2-3小时(在职党可以早上1小时+晚上1-2小时,周末每天4-5小时)。
具体步骤:
1. 先看《造价管理》和《工程计价》:这两科是基础中的基础,尤其是《造价管理》里的“法律法规”“工程经济”,和《案例分析》直接相关。建议用“思维导图法”,比如学“资金时间价值”时,把“现值、终值、年金”的计算公式画成图,一目了然。
2. 再学《技术与计量》:这科记忆量较大,建议边学边画“对比表”。比如“钢筋的强度等级”,把HRB335、HRB400、HRB500的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、适用范围列出来,对比着记。
3. 暂时别碰《案例分析》:基础没打好就做案例,只会越做越懵。
避坑点:别买太多资料!教材(官方指定版)+1本基础课讲义+1本章节习题集足够了。我见过有考生买了5本习题册,结果哪本都没做完,反而浪费时间。
第二阶段:强化期(考前6-3个月):“真题是较好的老师”
核心任务:刷真题+总结错题+专项突破,搞懂“考点怎么考”。
时间分配:每天3-4小时(重点放在晚上和周末,保证完整做题时间)。
具体步骤:
1. 按科目刷近5年真题:比如《造价管理》真题,头等遍按“考试时间”做(2.5小时),第二遍只做错题,第三遍总结“高频考点”(比如每年必考的“招投标程序”“合同价款调整”)。
2. 开始学《案例分析》:从“单一知识点题”入手,比如先练“投资估算”“方案比选”,再练“索赔”“结算”这种综合题。每道题做完后,对照答案改,重点看“答题步骤”——比如问“列式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”,你不仅要算出结果,还要写出“静态投资=建筑安装工程费+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+工程建设其他费+基本预备费”这个公式,否则可能扣分。
3. 整理“错题本”:别只抄题目,要写清楚“错误原因”(是知识点没记牢?还是计算失误?)和“正确思路”。比如我之前总把“建设期利息”的计算基数搞错,就在错题本上写“注意:建设期利息=(年初借款本息累计+本年借款额/2)×年利率”,每次考前翻一遍,避免再犯。
避坑点:别搞“题海战术”!真题就那么几套,把近5年的吃透比做10年的模拟题有用。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甚至和真题思路相反,反而会误导你。
第三阶段:冲刺期(考前3个月-考试):“抓大放小,回归教材”
核心任务:模拟考试+背高频考点+调整心态,确保“会的都能拿到分”。
时间分配:每天4-5小时(按考试时间做模拟,比如《案例分析》在下午考,就固定下午2-5点做套题)。
具体步骤:
1. 每周做1次“全科模拟”:用真题或官方模拟卷,严格按考试时间答题,体验“时间压力”。比如《案例分析》共6道题,3小时要做完,平均每道题30分钟,平时练习时就要卡时间,避免考试时“前松后紧”。
2. 背“高频考点手册”:把基础期和强化期总结的高频考点、公式、答题模板整理成“小册子”,每天早晚各背30分钟。比如《工程计价》里的“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”“偏差分析的方法”,《案例分析》里的“索赔成立的条件”,这些都是“送分题”,必须记牢。
3. 调整作息和心态:考前1周别熬夜刷题了,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,把生物钟调整到“考试时间兴奋”。如果紧张,就每天花10分钟散步或听轻音乐,告诉自己“该学的都学了,正常发挥就行”。
避坑点:别纠结“冷门考点”!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,先跳过,把会的题做完、做对,保证拿到70%的分数(合格线一般是60%),就稳过了。
五、较后想说:备考是一场“自己和自己的较量”
我带过的考生里,有35岁在职宝妈边带娃边备考,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战上岸,也有考了3年才经过的“老兵”。他们的共同点不是“智商高”或“时间多”,而是“想清楚了为什么考”——有人为了涨工资,有人为了跳槽,有人为了证明自己“能行”。
所以别再问“什么时候准备”,如果现在的你,看着别人拿着造价师证书升职加薪,心里有点羡慕;如果你的工作因为没有证书处处受限,那就从今天开始:放下手机,翻开头等页教材,做头等道题。
记住:造价师证书从来不是“天上掉下来的礼物”,而是“你每一个早起的清晨、每一个熬夜的夜晚、每快速想放弃又坚持下来的瞬间”换来的勋章。
(注:文中涉及的考试时间、科目设置等内容,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昆明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kmyoulu.5zix.com/news/140427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昆明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工程师什么时候准备考试的全部内容。